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简介
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古城第一关路中段,是一所以长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于1991年7月1日落成并对外开放。 2006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二期工程启动,2008年面向公众开放。该博物馆建筑面积6230平方米,展陈面积3600平方米。
截至2019年11月,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设有8个固定展厅,馆藏文物1100件(组)。
2009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84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筹建。
1991年7月1日,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落成并正式对社会开放。
2004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进行改陈工作,并于该年10月1日向社会开放。
2006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启动。
2007年10月,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破土动工。
2008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综述
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建筑面积6230平方米,展陈面积3600平方米,展线1500延长米。该博物馆设有8个展厅,分别为“长城历史”、“长城建筑”、“长城经济文化”、“今日长城”、“龙首春秋”、“雄关军事”、“名关人文”及“龙珠异彩”。
展厅介绍
长城历史展厅
该展厅通过展出各个时期的长城分布图,介绍了长城从春秋时代诞生至今的发展历史。
长城建筑展厅
该展厅分为“城墙”、“关隘城堡”、“烽燧”、“建筑材料和筑城技术”四个单元,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修筑的长城的形式、结构、技术水平。
长城经济文化展厅
该展厅分为“贸易交流”、“民族熔炉”、“文化摇篮”三个部分,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以长城为依托开展的各种经贸活动。
龙首春秋展厅
山海关“入海石城”,是明代万里长城唯一的入海之处,人称“老龙头”。该展厅基于此背景,介绍了在山海关古城发生的历史事件及文明碰撞。
雄关军事展厅
山海关地处辽西走廊,拱卫京师,控扼蓟辽,为兵家之要地,明清两代中央均派驻大员,并建有严密的军事管理制度。该展厅介绍了山海关长城要塞六百年间,人民抵御外侮,抗敌救亡的战争。
名关人文展厅
该展厅介绍了山海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名人故事。
明珠异彩展厅
该展厅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山海关历届党委政府及全体山海关人保护长城古迹,延续长城精神的情节与行动。
场馆特色
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一期工程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式的古典建筑,二期扩建工程为现代建筑风格。新建部分与旧馆连接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馆藏文物
综述
截至2019年11月,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共展出各类图片、图表623幅,文物1100件(套)、雕塑艺术品36件、模型景观18组,多媒体9组、立体电动图表9组。
主要藏品
楼军石臼
该藏品产于明代(1368年—1644年),高53.2厘米,直径64.5厘米,口径45.5厘米,是当年长城守军屯田和生活的物证。 “楼军”是明代百姓对敌台驻军的称谓,石臼为古代舂米的用具,与木杵相配套使用。此件楼军石臼形似一只陶瓷的大瓮,中间有一半球形深凹槽,槽深36.7厘米。底部平整。
大铁炮
该藏品产于清代(1636年—1912年),炮身通长3.693米,炮口外径0.248米,炮口内径0.115米,重约5000千克。此炮为古代前装滑膛炮,部分残损,从残损处看,炮身由内外两层分层铸造。炮中部以上,仅存内层炮膛部分,从现存情况看,铸有3道凸起于炮身之上、用以加强炮体的圆箍。在炮的中部,铸有架设炮体的左右两“炮耳”,炮耳左侧完好,右侧缺失,仅见残断痕迹。炮尾药室上方有一引信孔,炮后尾为层层收缩的半弧形宝顶状。
牧鹅童子玉坠
该藏品产于清代(1636年—1912年),整体为一童子身背一莲。脸为椭圆形、双目注视前方,鼻梁较高、口微凸、双耳卷曲,双手紧紧抓住莲,腿前卧有一鹅。左耳与莲相撑处有穿孔,里面系绳所用。
文化活动
2018年6月,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举办”童心绘制七彩梦,携手共建森林城”六一画展。
2018年12月,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举办“山河同庆——山海关、北戴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联展“。
2019年5月,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所获荣誉
2005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被评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创。分享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