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是什么

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是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的描述。

四个方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中国情况

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会,两化融合的理论逐渐成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两化融合不断深入。

工信部确立了“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总体思路,即宏观、中观、微观[线(行业)、面(地域)、点(企业)]的三级推进思路。

在“2010”开放群组中国年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两化”效果评价体系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对7个行业的效果评价,证明两化确实能提升企业竞争力。高新民表示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高新民专家还对如何推进两化融合做了重要解释:推进两化融合要从三个层次,行业层、区域层、企业层三个方面考虑:

行业层次非常重要,涉及行业产业群、供应链、标准规范和服务。区域层涉及基础设施,不仅仅是网络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工业化的基础设施。另外,支撑市场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化也要做很多工作。

在企业这个层次,有三个目标:

  • 第一个目标是企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开发新产品,而是通过两化融合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这种能力是要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的。
  • 第二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 第三是可持续、低碳化、绿色化。

根据上述理念,高新民认为融合最关键的问题要有好的方法论,用方法论来指导融合的过程,可以保证持续不断。就是说一定要建立一个体系架构,它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环不断的,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 “塑造企业价值—2010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表示: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精细化、规模化地推进各行业“两化融合”。

董宝青副司长在会上表示:软件行业不能只是软件的销售,绝对不是软件卖出去后,用户的需求就满足了,必须从单一的软件销售转变为服务的后续延伸。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装备制造业要做“两化融合”的主力军。
展望

  • (一)国家政策强力推进两化融合,各地配套措施加快实施。
  • (二)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化融合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将明显提高。
  • (三)智能工业应用初步展开,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热点。
  • (四)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取得重要进展,评估将向地市县延伸。
  • (五)大型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协同应用能力提升,两化融合将加快向产业链协同应用演进。
  • (六)新兴技术与工业发展不断融合,将涌现一批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


信息化基础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对车间各生产要素及任务的管理、对生产相关文档的管理、对生产工具资源的管理,实现企业生产数据上传下达无纸化传递。将先进信息技术与车间管理相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车间管理方面的应用,加快了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步伐。

中国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珠三角地区,广州市,青岛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

第一批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自设立以来,积极谋划、完善思路,完善领导组织体系,争取相关资金政策支持,为开展两化融合工作铺平道路。迄今为止,各试验区探索了一条战略规划引路、基础环境保障、产业发展支撑、试点示范带动、创新手段推动、区域效益提升的两化融合推进道路,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3]
升级之路

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装备制造企业大多还处在从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产业升级不仅表现在设备、工艺技术的提升,更体现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之路一定要走“两化融合”之路。

然而,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环境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分属两大专业领域,谈到管理信息化,众多的软件公司还处在靠买软件光盘、卖license的状态,软件作为工具不可能自觉完成“两化融合”,而单靠企业方来实现,难度和风险巨大,结果导致单一的咨询与单一的软件实施边界明显,出现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张皮”的问题。当企业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时,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转化为中国先进制造的自主创新动力,必须探索出真正实现“两化融合”的新模式。

十多年前,当信息技术刚刚进入中国,易观国际,汉普咨询、延展咨询等一批本土现代咨询服务企业就定位于“管理+IT”,从软件实施一体化开始,逐步形成“咨询实施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这种与企业一起完成管理与信息整合的深度服务模式,不仅仅成为“两化融合”的新模式,也成为软件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新方向。2008年以来,用友、金蝶等软件厂商提出的“行业化服务”、“客户经营、深度服务”、“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专家”等思路,就是“咨询实施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两化融合”正改变工业生产方式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正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未来工业的生产方式,也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因此,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需要更深层次地推动信息技术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引领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研发,成功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提及“中国智造”的技术核心——信息技术,邬贺铨认为,“信息相当于延伸了大脑的智力,使我们做到以前难以想象的事情”。例如,原来谈到网络,只是指通信,现在则远远不仅如此。就拿风头正劲的智能手机来说,虽然打电话的功能与其他手机没有区别,但它的功能早已超出通信的范围,其出色的人性化设计、高品质的感官享受,为我们开辟出智能通讯的全新体验。

同样拓展人类发展体验的还有3G带宽的出现,它不但使得网速更快,还凸显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又如讨论正热的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移动网,实际上也是在原有生产技术之上,利用信息技术升级而来。“我国的‘两化融合’最初,也只是购买CLM、CLP企业管理软件,再到生产自动化,最终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邬贺铨解释说。

3D打印是当前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典范之一,它打破了从前的加工生产思维方式,发展前景广阔。传统的加工是切除切削,不断把没用的削掉,这叫减法。而3D打印是将材料一层一层摞上去,打得多的地方摞得高,不打的地方摞得少,用叠加、层叠的办法形成产品,这叫做加法,使得材料利用率大大提升。随着对精细设计和打印材料的掌握,目前3D打印已经可以做到个性化生产,生产线甚至是灵活可变的。

所以,有的国家把3D打印看成是从中国手中重夺制造业的利器,用于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个性化制造。未来,这种新的加工技术,将会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从大规模的制造转变为个性化的制造。邬贺铨分析说,对于我国这种主要利用廉价劳动力、无区别化生产的工业大国来说,个性化制造的出现,将对自身传统生产模式产生巨大挑战。因此,我国要在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模式、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占据主动,更深层次地推动信息化和其他产业的融合。

虽然,现阶段我国“两化融合”面临一些难题,但也要看到自身优势。比如: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我国又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网络用户,网上资源丰厚,开发潜力巨大。而在医疗方面,我国的医院承载了全球数量最多的病人,病例资源丰富,如果能通过分析病例资料来促进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样前景看好。“从本质来看,我们的资源不仅仅是水和能源等常说的实物资源,信息其实也是资源。能否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未来占领发展先机的重要条件。”邬贺铨说。

“两化融合”需要系统创新

调查显示,在新工业革命来临之际,我国78.1%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已经主动开始谋求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这不仅需要应用信息化加工生产,对于生产中的管理、体制模式也是一种创新挑战。《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的制造企业,或通过配套加工、外包等方式,或凭借价廉、优质的产品,通过跨国零售企业的全球采购体系进入全球产业链。而“中国智造”的核心,就是在中国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却拥有广阔市场的情况下,通过与国际接轨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活跃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体系链条中的角色。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有172类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占据了多个制造产品领域的隐形冠军。例如,集装箱产量占据全球的80%、电池8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座机:

0335-3502789

0335-3502567

0335-3661766

地址:秦皇岛市海港区世纪港湾B座2006室

QR code